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应有基本改革理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6-12-26 9:55:30 【字体:小 大】

感觉如今社会涌动着一股欲除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而后快的冲动,一个个改革方案像廉价的萝卜白菜一样涌向公共空间。昨天刚有专家提出“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的改革建议,今天又有专家提出“改革一次考试为7次考试”方案:即把学生高中三年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变成全省统考,对考生各个学科进行全面的考核,这6次的考试和高考在升学中的比例各占一半,这样做是为更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
 
 
 
(12月25日《北京晨报》)

  跟昨天“推荐上大学”建议的遭遇一样,“多次考试”方案遭到了公众如潮的抨击。有网友说,一次考试已经够学生受的了,7次考试还不把学生逼疯;有人说,如将高中三年的期末成绩记入高考,那会鼓励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学生作弊;还有人担心,一次考试相对还好监管一点,而多次考试则会给权钱很大的操作空间——笔者很认同这些观点,感觉这实在是一个豆腐渣改革建议,仅为了“更如实地反映学生成绩”这么一个单向度的“好”,而不顾这种折腾可能带来比现在更坏的结果。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非常明显,社会对改革高考的呼声非常高,这刺激着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不断抛出新的改革方案,改革的频繁在某些地区已经近乎瞎折腾,比如某地的高考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有过大文大理、三加二、大小综合、三加X、只考语数外等方面的尝试,以改革名义的不断变化让学生和教师苦不堪言。积极改革的姿态当然没错,但笔者感觉各种高考改革方案都有想当然的“拍脑袋”建议之嫌,像“推荐上大学”、“多次考试”那样,既不现实又漏洞百出。高考改革不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事儿,已经有过多年的理性思考和改革试错,教育者应该在多年试错中已对高考改革形成基本的改革理性,即新的改革方案必须遵循几条原则。决策者和专家不能像刚开始那样,拍脑袋想到个什么方案就兴奋地喊出来,而是应先看看是否符合基本的改革理性。

  笔者以为,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起码应有以下三种理性:首先,新方案是不是比现在的高考更公平?众所周知,当下的高考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公平性较强,即使有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在公平性偏差的中国,高考的公平弥足珍贵,甚至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个贫穷者最起码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也正是人人痛恨的高考多年来未被撼动的原因,新的改革方案一定不能伤害这种公平,至少不能比现在的公平差。第二,能不能从根本上消弭或至少能缓解应试教育?公众对高考的痛恨正因为其导致了应试教育,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也在于应试教育,如果一种改革方案连应试都缓解不了,那这种方案毫无意义,看看近几年许多地方的高考改革模式,从三加二到大小综合再到集中语数外,实际上根本未改变应试甚至加剧了应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第三是改革的成本高不高?如果一种改革虽然既能实现公平又能消弭应试,但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非常高,那也不行,因为高昂的改革成本最终会落到各种学费中,既有的高中和大学学费已经让公众难以承受。

  以这种高考改革理性来衡量,“一次改多次考试”的建议连一条都够不上。多次考试给权钱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极大地伤害公平;多次考试显然是在强化应试教育和学生的负担;多次考试也会带来相当大的成本。拜托教育官员和教育专家们,别再动辄把那些坐在家中拍脑袋想出来的高考改革建议拿出来见人了,拿出来之前自己先看看符不符合一种基本的高考改革理性。(中国经济时报)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